


郟縣 高質量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
第01版:頭版
第02版:綜合新聞
第03版:綜合新聞
第04版:金融財稅
標題新聞
鹿邑縣 “五星”創建激發鄉村發展活力
安陽縣 加強基層紀檢監察“三化”建設
郟縣 高質量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
南樂縣 “五星”閃爍照亮鄉村振興路
黃河保護與文化發展論壇在新鄉開幕
年出口韓國橡子仁300噸
用責任奏響振興樂章
“農旅融合”開辟鞏固脫貧成果新路徑
2022年12月16日 查看舊版(2007年11月22日以前)
上一篇
下一篇
郟縣 高質量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
在線薦稿記者博客聯系記者
本報訊(記者丁需學通訊員張鴻雨龔敬涵)12月10日,位于郟縣長橋鎮樓王村的紅偉農機專業合作社院內,免耕播種機、噴灌機、旋耕機、秸稈還田機、小麥(大豆、玉米)收獲機、辣椒移栽機等近百臺大中型農業機械一字排開,合作社理事長、“農機司令”劉紅偉正帶領員工忙著用黃油泵對機械進行保養。
“我們合作社今年秋季共深翻土地3萬畝,全年累計作業面積23萬畝。我們服務的地塊,農作物產量年年有增,病蟲草害發生率連年下降,土壤也得到了較好的改良?!眲⒓t偉說。
近年來,郟縣堅持藏糧于“機”、藏糧于技、藏糧于地,不斷挖掘現代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和潛力,搭建農機服務平臺、推廣農機新技術,大力推進“機械強農”,加快“智能農機”“數字農機”的推廣應用。截至今年10月底,該縣農機總動力達45.2萬千瓦,年完成機收小麥46.5萬畝、玉米27.02萬畝;小麥機收率達98%以上,玉米達90%。目前,大中型拖拉機、配套農機具、種植機械、聯合收獲機、高效植保機械總量達5萬多臺,有農機專業合作社35家,其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1家、省級5家。農機裝備數量和結構的不斷優化,農業全程機械化進程高質量推進,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持續提高,農機服務組織建設和社會化服務能力全面提升。
郟縣以全面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為核心,以耕整地、種植、收獲、植保、烘干和秸稈處理6個主要機械化生產環節為重點,加快推進農機科技創新,培育壯大農機服務市場主體,促進農機與農藝相融合、經營與管理相協調,有力提升了全縣小麥、玉米和大豆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。2021年,郟縣成功獲得“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”稱號,成功主辦了全國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河南(郟縣)分賽區比賽,成功承辦了全省“三秋”農機化生產暨秋糧機收減損工作現場會,成功舉辦了郟縣“東方紅”杯農機操作技能安全大比武暨農機安全應急演練活動。
另外,郟縣還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作用,做到應補盡補、應發盡發,推動農機裝備升級換代,全面提升機械作業能力。2022年已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910.843萬元,補貼機具1200臺(套),受益農戶874戶。同時,郟縣創新農機培訓服務,通過定期開展農機技術培訓、派遣農機技術指導員開展指導,不斷提升機手技術水平,今年已培訓300多人。
“我們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‘三農’工作總抓手,發揮好政策導向作用,激發農民種田熱情,促進農業裝備向高質高效機械化升級,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、讓農民成為有體面的職業,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?!编P縣縣長李紅民說。